扬州钢琴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的热门话题,2000年李云迪华沙肖邦比赛夺冠,近年来我们提出把深圳打造成“钢琴之城”,这个话题更成为深圳的大热门。
今天讲座的题目已经非常明确,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钢琴艺术教育问题,第二部分给大家放一些曲目,具体欣赏和享受钢琴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情感和艺术之美。
一、改革开放以来钢琴在中国的普及形势
先介绍一些历史情况。我们讲西方的钢琴音乐发展一般的提法是300多年历史,1709年意大利的克利斯多佛利被公认是现代钢琴的第一位发明人。钢琴通常被认为由羽管键琴和古钢琴发展而来。
现代钢琴传入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由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带入中国。这样,钢琴音乐在中国的传播至多也只有百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创立专业的音乐教育机构,是1920年肖友梅先生在北京创办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音乐科”,这就是中国最早开始正规钢琴教育的专业机构。
旧中国政治环境黑暗,战乱不休,经济落后,钢琴教育只能在极其有限的圈内人中进行,同广大的民众没有关系,同当时的大文化背景也有一定距离。新中国成立后,能够接触到钢琴的中国人也是非常之少。改革开放以前,钢琴专业教育和演奏水平已有极大提高,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周广仁、傅聪、刘诗昆、殷承宗、顾圣婴等一批当时年轻的钢琴家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际比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中国整体情况来看,钢琴还是被束之高阁远离平民百姓,是只有少数有产阶级、知识阶层和音乐界人士的“专利”。广大人民群众或是没见过没听过,或是不熟悉不了解,进而不喜欢。除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原因之外,钢琴音乐的内容与平民百姓有距离也是重要的原因。我读高中进音乐学院附中后的1957年四川文代会上,还有文艺界的工农兵代表疾呼要“把‘黑柜柜’(钢琴在四川的俗称)赶下舞台”。
这就是五六十年代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中国专业钢琴家纷纷在世界级钢琴大赛上取得辉煌的成就,一方面“曲高和寡”,老百姓要把“黑柜柜”赶下舞台。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出现腾飞,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钢琴也迅速普及开来,一个被称为“钢琴热”的现象悄然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并不断生温高涨。
一组数字证实了这个现象的惊人发展,我们来看全国钢琴的产销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即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的钢琴生产销售大概在两三万台,八十年代末逐渐达到5至8万台。1998年这个数字是19万多台,1999年21万多台,2000年近24万台,2001年近28万台,2002年29万多台,2003年34万多台,2004年37万台,达到每年15%的增长速度。进口钢琴的销售还不在此列,其数量也是不可小视。现在中国有数百万琴童,也有人说上千万,从绝对数字看比许多国家的人口都多。可以说,中国的“钢琴热”是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惊人现象,它已经引起了全球媒体和音乐界的关注。
二、为什么在音乐艺术的普及教育中,钢琴艺术的普及教育总是最广泛最普遍而始终居于领先位置?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为什么,这与这件乐器具有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优越特性有关:
首先,钢琴是一件和声乐器。简单地说,它是一件自带伴奏的乐器,它可以不依附任何其他乐器的辅助,独立完美地表达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钢琴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个交响乐团的气势和效果,钢琴音域宽广,涵盖了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的全部音域,音色丰富,富于表现力。
其次,钢琴的学习可以做为整个音乐专业及音乐理论学习的基础,它的键盘使乐谱上所有的音符都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钢琴,使音乐理论的表述和学习成为方便操作和掌握的东西。
最后就是它的演奏形态,在钢琴这里,人与乐器之间的关系是最自然最放松的,尤其适合儿童学习。
所有这些的总和形成了钢琴在音乐普及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中国“钢琴热”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师资队伍问题,是来势迅猛的钢琴热大潮中最突出和最严重的问题。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短缺,不足;一是不合格的教师还占有相当数量的比例。
这种现状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形成的现象,同我在开始讲到的钢琴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相关。它不是主观意愿可以改变的事实,我们不能怨天尤人,抱怨谁都不能解决问题,给钢琴热泼冷水。唯一的办法是不断努力,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努力培养合格的师资,一方面采取措施提高现在正在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的水平。我从家庭的个人教学走到社会上创办钢琴艺术中心,从事更广泛的业余普及教育,根本的出发点也在于此。从全国来看,北京的周广仁先生和钢琴艺术杂志举办的全国钢琴教师培训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再来谈谈钢琴热中的误区,钢琴学习热潮中最大的误区就是学习的盲目性。
孩子学琴其实都是由大人家长决定的,家长能不能对这个学习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但关系到能否以正确的方向引导孩子学习,也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果和从中获益的多少。
纵观各种学琴动机,我们发现有赶时髦的,凑热闹随潮流来学的;有为升学有一技之长加分的;有望子成龙的;有受攀比心理驱使的;也有的是父母有音乐的梦想要由孩子来实现的;当然也有发现孩子有这方面天赋或希望培养良好素质的。这其中,最突出的一种表现,是纯粹为考级,而且是盲目追求考到高级别为出发点和目的的。
对于这种持续的甚至是带有严重不足和盲目性的钢琴热,我们的社会应该是抱什么态度呢?我认为首先是肯定,第二是引导。
钢琴的普及,本质上是音乐艺术的普及;而音乐艺术的普及在本质上又是人类文明的普及。我们不应因发展过程中的不是给它泼冷水,否定它。我说的引导,就是要让广大琴童和家长,以及社会各个层面都从这一点上去认识学琴的意义。
下面我要讲的第四点,是今天讲座最重要的观点。
四、钢琴艺术教育的要害,或者说它的本质,是音乐素质教育
我们会讲到音乐与人类的关系,音乐素养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音乐对人类精神与情感升华的作用影响,以及音乐的社会功用。
音乐是什么?用名家最普通的语言来说:“音乐就像面包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灵魂发出火花。”谢洛夫说:“音乐是灵魂的直言,音乐能够以相当规模反映全部的人类生活,那就是当灵魂出于悲哀、痛苦及快乐的感觉而激烈的时候。”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事实。
音乐伴随人生,人生离不开音乐。追溯历史,音乐产生于劳动,起源于歌唱。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人类情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大自然里充满了乐声,从人类原始生活开始便有潺潺的溪流,动听的雨滴,澎湃的江河,震耳的雷鸣。山间鸟语,空谷回声。原始的人类在受到大自然乐声的熏陶之中就开始追求“美声”。
人类的生存需要音乐,在劳动中,用号子统一步伐协调用力。在收获时,歌唱跳舞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人的喜怒哀乐天然地要在音乐中寻找寄托,要在音乐之美中尽情抒发。音乐的美和敏感性最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因此,音乐也成了最能在人的心灵中发生作用的艺术。
人类的艺术活动,表现了人类在精神生活中对美的追求。艺术,无论是音乐、美术、戏剧还是舞蹈,莫不如是。反过来,艺术的美,培养着人类健康的精神生活和审美情趣,丰富和陶冶着人的情感世界,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这就是我们讲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中的美育教育。美育是人的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分。而音乐,是艺术中最敏感的艺术,因为它同人的心灵和情感最近,它的功能可以达到不可想像和不可估量的程度,表现出神奇的力量和奇妙的魅力。为什么处于亡国之难的中华儿女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可以奋勇冲杀在抗击日寇的第一线?为什么全世界的无产者唱着国际歌为追求自由解放而英勇献身?为什么“一条大河”能让我们胸中燃烧起对祖国秀美山川和祖国母亲的强烈热爱和眷恋?一首进行曲能让人昂首挺胸精神振奋,轻松的音乐也能让人缓解工作的疲劳和精神的紧张,优美的舒情音乐能抒发内心的烦闷,悲剧性的如泣如诉能感染心灵摧人泪下等等不一而足,每个人都可以举出自己受到音乐感动的故事。
音乐有神奇的力量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能升华人的精神境界。由此,音乐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社会功用。所以,学习音乐实际上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需要,我们的家长,教师,一定要充分明了这一点,千万不要把一种自然的需要变成孩子的“苦役”。
钢琴艺术教育实质上是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类自身的文明教育。音乐能最敏感地触及人的心灵,使人产生真善美的感悟。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开篇那澎湃的激情使人精神振奋,而其第三乐章结束前的高潮,却让人豁然开朗,领略到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如此的壮阔宏伟,激情万丈,让人不由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贝多芬几首奏鸣曲的结尾,让人感悟到光明洒满大地。梁祝爱情的情爱主题,让人感到优美的旋律浸润心灵而引起的共鸣。马思聪的思乡曲勾起了我们对家乡的思恋,德沃夏克“致新大陆”的第二乐章主题,也深深包含着这种眷恋之情。而拉赫玛尼诺夫悲剧性的激情,能把人生沧桑的感受抒发得淋漓尽致。
雄浑有力的进行曲能让人挺直腰板勇往直前,而同样是进行曲的葬礼,却使人精神沉重步履艰难。音乐艺术对人类精神、情感、灵魂、品格所产生的作用,使音乐教育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建设的需要,成为人类自身进行文明建设的需要,成为人类升华精神、情感和灵魂品格的需要,也可以最终归结于人们基本素质的需要。
我们的家长和教师,一定要真正彻底地领悟到这一点,并从这一点引导孩子们学习钢琴。我总是强调: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它仅仅是个媒介,一种中介,通过这样一件具有非常广泛优越特性的乐器为中介来学习音乐了解音乐领悟音乐,并作用于我们的人生,作用于我们的生命,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弄清目的性,提高对学习钢琴的正确认识,是指导教师、琴童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学习的根本点。我总是说,钢琴是中介,通过钢琴学习音乐,才是根本目的。一开始便以钢琴作为专业追求来学习,是不恰当的。盲目的追随是不持久的,唯一正确的,是从孩子的艺术素养、音乐素养进行美育教育出发,旨在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一代新人。
但昭义教授今天下午还就钢琴音乐欣赏作了演讲。他说:要辩证地摆好音乐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关系。音乐和技术是一件事物的两个侧面,没有科学的弹奏方法和技巧,就无法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但只重技术训练而忽略音乐上的启发诱导,就达不到从根本上学习领悟音乐感化人生的目的。